9岁孩子参加上海少儿服装设计培训的可行性分析
9岁孩子要不要学服装设计?在上海,不少家长已经带着娃试了——意外发现,这事儿居然挺“对胃口”。不是说要培养“小设计师”,而是刚好撞进了9岁娃的“成长点”里。
先说说9岁娃的“脾气”:这年纪的孩子,眼睛里全是“想摸摸看”“想试试做”的劲儿。服装设计刚好是个“能摸能玩”的事儿——桌上摆着滑溜溜的丝绸、扎手的亚麻、带小格子的棉布,老师不说“这是纤维知识”,先让娃蒙着眼猜“这是什么布?像不像妈妈的围巾?”;画设计图时,不用画“标准人体”,可以画“会飞的裙子”“带星星的外套”,甚至把自己的小玩偶当“模特”——这不正好戳中娃的“十万个好奇”?
再说动手能力。9岁娃的小手已经能拿稳剪刀,能跟着老师“比着纸样剪布料”,能踩儿童缝纫机(带安全锁的那种)。我见过一个娃,第一节课学“缝扣子”,缝歪了三次,急得脸通红,老师说“没关系,咱们把歪扣子变成‘装饰’”,最后娃在裙子上缝了一排歪歪扭扭的扣子,反而成了“独家设计”——你看,动手不是为了“做对”,是让娃知道“我能把想法变成真的”。
还有审美这事儿,不是教出来的,是“摸出来”的。学了半年的娃,现在挑衣服会说“妈妈,这件红上衣配蓝裤子太艳了,换个米白的吧”;有的娃会把旧T恤剪了做“小背包”,说“这个布料软,背着舒服”——这些不是“标准答案”,是他摸过几十种布料、画过几十张设计图后,慢慢“看东西变尖了”。
上海的少儿服装设计课,刚好踩中了这些点。不是光讲“理论”,是“从0到1做一件衣服”:先学“怎么量自己的肩宽”(用软尺绕着肩膀转一圈,记个数字),再学“画设计图”(画自己想做的衣服,哪怕画成“正方形裙子”),然后拿硬纸板做“立裁”(把布裹在模型上,捏出褶皱),最后踩缝纫机把布片缝起来——全程都是“动手做”,娃坐不住?不存在的,因为“下一秒就能摸到自己做的衣服”。
还有个性化这事儿。上海不少机构会“跟着娃的兴趣走”:有的娃喜欢“公主裙”,老师就教“怎么加蕾丝花边”;有的娃喜欢“酷帅风”,老师就教“怎么剪破洞牛仔”。我朋友家娃喜欢恐龙,机构老师居然让他用绿色布料做了件“恐龙背甲外套”,背后缝了个小恐龙尾巴——娃穿去学校,全班同学都围过来问“这是你做的?”,那骄傲劲儿,比拿100分还开心。
再说说选机构的“坑”。别光看广告上的“明星老师”,先问三个问题:第一,老师有没有带过小朋友?有的老师是服装设计专业出身,但讲“平面纸样”能讲得娃睡着;第二,有没有安全措施?缝纫机是不是儿童款?剪刀是不是圆头的?第三,有没有“成品感”?是不是学了半年还在画设计图?最好选那种“第一节课就能做个小围裙带回家”的机构——娃能看到“自己的成果”,才会愿意继续学。
说到这儿,得提提上海的SIFEC服装学院。这地方做了六十多年时尚教育,以前是教大学生的,现在开了少儿课。师资是真稳,好多老师是东华大学的教授,还有年轻老师搭配——不会把“立裁”讲成“听不懂的术语”,而是说“咱们把布裹在娃娃身上,捏出好看的形状”。
他们的“少儿创造营”我去看过:千平的实训基地,桌上摆着各种布料、剪刀、缝纫机,娃们围在一起做“扎染T恤”——有的娃把T恤染成“彩虹色”,有的染成“星空色”,老师在旁边说“你这个颜色配得真特别”;还有“未来设计师营”,是和设计师吉承合作的,娃能做“系列服装”——比如“海底世界”主题,有的娃做了“鱼尾巴裙子”,有的做了“贝壳外套”,最后还要办“小秀”,娃穿着自己做的衣服走台,家长在下面拍视频,娃站在台上笑得起劲,那种骄傲劲儿,能记一辈子。
其实说到底,9岁娃学服装设计,不是为了“当设计师”。是让他知道“我能把脑子里的想法变成真的”;是让他摸过各种布料后,学会“欣赏不一样的美”;是让他缝错扣子时,知道“错了也能变成惊喜”。在上海,这样的课不是“培训班”,是个“能玩能学”的地方——娃愿意去,学了开心,这不就够了?
对了,最后提醒一句:别逼娃学。如果娃看到布料就皱眉头,别勉强;如果娃拿着设计图蹦蹦跳跳说“我要做这件”,那就带他去试试——毕竟,兴趣才是最棒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