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活动 「一块布做全身?零浪费剪裁与设计是环保噱头,还是时尚业的革命?」

「一块布做全身?零浪费剪裁与设计是环保噱头,还是时尚业的革命?」

2025-08-06


Zero-waste cutting           Zero-waste cutting        Zero-waste cutting

零浪费剪裁与设计是环保噱头,还是时尚业的革命?」

Zero-waste cutting     Zero-waste cutting    Zero-waste cutting

「一块布做全身?

    在全球时尚产业、纺织行业每年产生约9200万吨废弃物的背景下,零浪费剪裁与设计正从边缘实验走向主流舞台。这项源于古希腊希顿服饰的古老智慧,通过模块化设计、立体剪裁与科技创新,重新定义了服装制造的可持续边界。


#01 


一、古代实践:零浪费剪裁的原始形态



1.一片布设计







中国百衲衣(水田衣)

    古埃及卡拉西斯(kalasiris)、印度沙丽、中国传统服饰(如百衲衣)等,均采用全幅面料通过缠绕、披挂或拼接形成服装,无需裁剪。例如,印度沙丽通过5-9米长的布料在身体上缠绕固定,仅需简单缝制边缘;日本和服则通过几何样板制衣,利用直线裁剪与腰带调节适应不同体型,面料利用率接近。


古埃及卡拉西斯

日本和服

印度纱丽


2. 功能性剪裁






    古希腊希顿服饰、古罗马托加长袍等,通过矩形布料折叠与系带固定实现零浪费。19世纪贯头式衣裙(如“jiffy blouse”)仅在领口与腰部剪口,利用面料自然下垂形成褶皱,成为早期零浪费设计的典范。


古罗马托加长袍

古希腊希顿服饰

#02 


二、技术演进:从传统到现代的突破


1. 20世纪初的几何革新

    一战期间,女性参与生产劳动推动服装向宽松简约转型。设计师埃内斯托·塔亚特(Ernesto Thayaht)通过直线几何裁剪一整块布,减少边角料浪费;查尔斯·詹姆斯(Charles James)利用窄长面料重组制作礼服,为现代零浪费设计提供方法论。

Ernesto Thayaht

Charles James



2. 立体剪裁的工业化尝试

   20世纪90年代,芬兰设计师瑞桑恩(Timo Rissanen)提出“拼图式裁剪”(Jigsaw Cut),通过模块化版型拼接实现零浪费。例如,其设计的MLS睡衣直接使用祖母的旧床单,通过曲线裁剪既保证合体性又消除废料。新西兰设计师霍莉·麦奎兰(Holly McQuillan)则将折纸工艺融入设计,一件服装仅用一片布完成。

Timo Rissanen

Holly McQuillan


#03 


三、现代复兴:从边缘实验到主流议题



(1)模块化设计:Junya Watanabe的“拼图式”解构





    Junya Watanabe的“拼图式”解构是一种通过模块化设计、材料创新与建筑感剪裁,打破传统服装形态的前卫设计语言,其核心在于将服装视为可重组的“立体拼图”,在实穿性与艺术性之间构建平衡。

    受折纸艺术启发,Junya Watanabe将服装视为“可穿戴的建筑”。其标志性“建筑感肩部”设计,通过立体裁片使肩线向外延伸、扭曲或堆叠,形成锐角向上翘起或弧线向外扩张的几何形态。这种剪裁在身体与服装间撑起“独立空间”,让服装彻底跳出“身体附属品”的定位,成为能独立表达态度的艺术装置。

    Junya Watanabe的“拼图式”解构为零浪费剪裁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其2023年秋冬系列通过大尺寸工装轮廓和朋克风拉链裤设计,使面料利用率从传统模式的65%提升至92%。

    Junya Watanabe的“拼图式”解构,本质是一场关于“服装可能性”的深度思辨。它用模块化设计颠覆传统剪裁逻辑,以材料创新拓展可持续边界,最终在身体与空间、实用与艺术的缝隙里,长出新的时尚形态。这种设计语言不仅重新定义了服装的物理形态,更通过可重组、可升级的特性,回应了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长期主义”的需求。

Junya Watanabe2025秋冬


(2)立体剪裁:Issey Miyake从“平面裁衣”到“空间雕塑”的跨越






    传统剪裁依赖平面纸样,而零浪费设计更强调“在人体上直接塑形”。例如:折纸工艺应用:日本品牌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通过折纸技术设计服装,一片布经折叠后形成立体袖管和裙摆,实现“零裁剪、零废料”。立体主义大师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的个人系列——(Issey Miyake) 132 5.系列。

    三宅一生从日本折纸中吸取灵感,把三维立体的时装折成了一个个规则平面几何图形,看着桌子上一个平面的布块轻轻一提就变成一套时装,不由得感叹大师的创造力。

    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132 5系列名字的四个数字也各有含义:1代表一整件面料,3代表三维立体,2表示折叠后的二维形状,5则代表全新的立体体验。所有的设计都是以“一块布”剪裁缝制而成,其灵感来源于日本传统折纸和灯笼。而且用的布料是可回收的PET塑料瓶做成的聚酯纤维材料,可以折叠成一个完全规则又富有美感的平面几何图形用折叠来掌握空间,释放空间的理念。


    该系列由三宅一生领导的小组Reality Lab共同完成,而其中的折纸的概念应用是和计算机工程师三谷纯(Jun Mitani)合作完成的。三谷纯的折纸通过软件计算而制作,遵循了数学几何定律,结构非常严谨。

    三宅一生与之合作的目的也是如此,想通过科技和人体的结合,将服装的穿着属性融合于富于规律变化的折纸中。


Issey Miyake 132 5.




(3)古今结合:MTG“壮族文化”与“可持续零浪费”的碰撞







    时装品牌MTG 作为坚持可持续理念的品牌,MTG将可持续零浪费的立体剪裁理念继续延续至2022秋冬系列。不仅在用料上将高端功能性面料与可再生材料相结合,更在设计中,通过利用独特的零浪费立体剪裁技巧和先锋视觉,在多维的可持续理念和理性的态度中重新探讨人类身体与所穿着服装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动态美学,期望回归身体舒适自然的状态。将生活经历的观察记录,融合当代运动美学元素,把现代时装的廓形与传统民族元素相结合,展现了极简主义线条和繁复手工艺的融合与冲突,用设计去探索时装的可持续性与不同生活状态之间的关系。

    MTG以黄少崇散文集中壮族对于生命的信仰为灵感来源,持续深入挖掘家乡文化符号——花婆,在追述古老文明继承和循环往复的同时,塑造了一个充满神秘感的未来主义女性形象,表达了 MTG对于家乡民族浪漫的诗性追求。

    在壮人的意识里,大自然对应着人的生命灵性,始祖母神布伢就是诞生于一朵花中。MTG以两位设计师的记忆形成串联点,把时装的廓形、运动美学与传统民族元素相结合并对立,延续展现了极简主义线条和百衲布等繁复手工艺的融合与冲突。MTG从中提取了许多有趣且带有深意的元素,与大家一起探求古老的文化,深究其中的诗意。

右滑显示更多



(4)科技赋能:

3D数字化技术重构

“零浪费”设计







    3D数字化技术为“零浪费”设计开辟新路径。第十四届“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入围作品《织梦山予河》,在制版环节,设计师全程采用3D数字化技术进行版型调试,在此环节实现了“零浪费”设计,并跳过传统白胚阶段,直接以成衣面料制作四套look进行实测。通过数字化建模消除传统裁剪的物料损耗。



结语

    零浪费剪裁与设计的目标不仅是减少浪费,更是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零浪费剪裁通过模块化设计、几何拼接和立体剪裁,将面料利用率从传统工艺的70%-80%提升至95%以上,彻底颠覆“裁剪即浪费”的行业痛点。正如设计师瑞桑恩所言:“零浪费不是审美,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时尚产业重新定义“增长”的内涵——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线性消耗转向循环再生。





SIFEC在线学习平台
-扫码学习-

SIFEC时尚系列课程

-点击查看-



SIFEC时尚系列课程-2025课程表-

更多课程/活动

报名咨询

图片
企业定制· 商务合作图片

400-921-6575

http://www.sifec.edu.cn/



图片